杨晓阳

我的首页

我的作品

展览展讯

我的相册

艺术资讯

推荐艺术家

媒体介绍

联系方式

评论文章

组织机构

评论文章
天降大师吾相识——我认识的画家杨晓阳

  我认识杨晓阳教授是基于这样一个机缘:经朋友介绍,和由他任院长的西安美院有一项目合作。项目没有谈成,我们倒成了朋友。后来在一个他本人不在的场合,我说杨院长在捍卫学校权益方面,与其说他是艺术家,倒不如说他是“奸商”。经朋友转述他本人后,他非但不生气,反倒哈哈大笑,欣然接受。说实在的,到了他这个境界,名利权位之类都可以置之于度外,在与他接触的过程中,作为集艺术家、大学校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多重职务和角色于一身的人,我对这位身材伟岸、额润耳垂、气度超凡、思想脱俗的人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我不是画家,但我却试着感受和领悟这位大师级画家的精神世界。   我向他请教了艺术创新问题。他说,在众多画家中间,甚至包括相当知名的大画家级的人物,其毕生都是在模仿和重复中度过。在古今中外艺术已有的成果中,我们哪怕找到一丝丝的不同,就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画家和画匠的相异之处就在于,作为画家,其所谓创新就是毕其一生在夹缝中追求和寻找那种不同。他这个完全在经典学院派氛围中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他这样水准和高位上的人能够说出如此谦虚的“真理”来,着实让我吃了一惊。 ...

中国最年轻的美院院长杨晓阳

杨晓阳 很有艺术家的气质。说到底,艺术家的气质是什么,谁也说不清。但当你一见到他,就会感到。他很是脱俗,思维极其敏捷,思路相当清晰,在他面前,总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与他相处很自然,听他说话很顺畅,他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把你带入他的境界,很充实,也很艰难。   他是目前国内所有美术学院中最年轻的院长,刚过四十三岁。 自从1995年接任院长职务后,他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并且成效显著。   他是一个杰出的画家,一个优秀的院长,一个极具魅力的男人。   锐意改革 创一流美院   陕西的经济,信息,交通比较落后,办学校比较困难。许多人才因为经济问题而 流失,同时吸引外面人才又很困难.而当代中国美院存在种种问题,现在的美院基本 是西方的模式,民族文化所占比例较小;全国12所美院都是一个样子,中国模式还没有形成;现有的专业老化,不能适应市场,无法全部吸收民族文化精髓,50年来学院没有培养出一个大师级画家,学生也不重视风格,行政管理后勤系统大于教师系统。   1994年杨...

顽石老玉、古陶陈茶 ———谈造型艺术之形质品味

一直以来,我认为中国艺术是最发达的,是世界艺术各种形态中成就最高的一种形态。从原始进入文明直到现在,并未经过西方幼稚的、以科学为目标的低级阶段,而是延续了人类表情达意直到大彻大悟后不停留在表现所见所闻、向更高的天马行空般的精神、观念和理想境界探索。她是自觉和不自觉的,她是既感性又理性的,她不是西方很长一个阶段以科学为基础的“艺术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而是以社会基础的表情达意的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求着“形、质、品、味”的最高无穷的境界。    一、顽石之形   造型艺术的关键和根本载体是“形”。形有自然之形、人为之形和“自自然然之形”。自然之形是生活原形,人为之形为人对自然对象的概括、提炼和集中体现,而“自自然然之形”则并非自然和人为所能为之,它既是生活原形的一种“体现”又是人类智慧提炼、加工和升华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出天地岁月、人类社会、丰富情感、必然偶然多种因素的精气神采;而“顽石之形”是一种无法言状之形,无棱无角,亦方亦圆,无人工雕凿痕迹,无时间空间暗示,似乎经历了万年的风雨侵蚀和岁月磨炼,不言不语,安详沉静,坦坦荡荡雄视万古,又不乏...

杨晓阳绘事梳理

  第一句话,读万卷书    1958年岁末,杨晓阳生于一个由医生和教师组成的大家庭里,家族40多人,大多是文化人,一位鹤发童颜的长者习惯于坐在一棵椿树下。《庄子》里讲椿树是长寿树。若是春季抽芽时,院子里能嗅到它清纯的香气。长者坐在藤椅上,自言自语,念念有词。他每天总是这般做功课,似乎在背诵、思虑着什么。刘勰总结做学问的难度和态度,一言以蔽之曰:“思竭千载”,被长者和他的家族视为座右铭。多少年里,他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一直留在杨晓阳的记忆中,历历在目。他学问高深,年轻时曾在五台山寒窗苦读多年,自学成才,背一袋子书上山,一边读书一边伺候吃斋念佛的母亲,后来下山成了名震一方的名医和学者,县长出面为他修宅子、发票子,工资比县长高多了。他最是擅长治疗三种顽症:癫痫、肝病、不孕症,医院治不了的病才到他这儿。声名播扬,福祚乡里。喜得贵子的乡邻送来红皮鸡蛋,千恩万谢,感激涕零。此情此景杨晓阳多有所见,记忆犹新。   长者神人也。好几个人拽着一个癫痫病发作者前来求医,他静静地坐在那说,松开吧。众人道,松不得!长者说,没事,松开吧!还真就没事,病人不闹...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Processed in 0.742(s)   2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