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阳

我的首页

我的作品

展览展讯

我的相册

艺术资讯

推荐艺术家

媒体介绍

联系方式

评论文章

组织机构

评论文章
超越,为了大美术

 贾平凹在为杨晓阳的画册《告别过去》作序时写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在一次次变革的阵痛中得到的,阵痛过后也就获得了又一次新的生机。杨晓阳是在下了很大的决心,经过一段凤凰涅槃式的痛苦煎熬和深思熟虑之后,做出了一种选择——告别过去。”事实上,为了实现他提出的大美术观、大美院观和美术兴国观,杨晓阳一直在超越自己。   “松在高山,迎四面之风,步步为营向天空长去,是一种气势”(贾平凹语)。杨晓阳从1973年开始,在父亲安排下按苏联美术学校教程学习素描,高中毕业插队期间被借调到公社“两帐一馆”,画了大量的插图,1979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1983年大学毕业直接考上刘文西教授的研究生。在这期间,他骑自行车去甘南、青海、新疆写生,历时三个月,画了大量的速写,积累了大量的素材,直至冬天天降大雪,才卖掉自行车,买了张车票返回西安。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创作了一批有影响的壁画,多幅永久性陈列于大型展馆。创办公司、开设书店、创立西安美院国画自考点,他的体内总是有一种很活跃的因素在跳跃。在恬淡平静安分守己的西北文化氛围中,这种敢为人先的举动,使他脱颖而出。杨晓阳从国画系副主任、主任到主管...

创造美术的西部

  在全人类告别了辉煌的20世纪走向新的千年的第一年,西安美院在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多方面建设都取得了极大进展后,能否及时地进入精神建设和学术建设,是重要的和紧要的课题。要实现大的跨越式推进就要在提倡精神和技术都创造高层次精品的最高标准和允许在不反政府、不黄色的极限范围内的各种纯学术探索和创新。    没有最高标准就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时俱时、没有最低标准就不能实现最大可能的学术宽松和鼓励探索。    中西文化的古典和现代都已成为我们的传统,传统与生活是艺术家的两大法宝,创出无可替代的特色是需要永远努力的目标。   西部大开发必然同行文化大开发。地处西部的西安美院首先需要弘扬一种精神,冲破封闭、努力进取,敢做前人所不敢做、敢为前人所未敢为;需要变现一种姿态,敞开胸怀、海纳百川、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需要形成一种氛围,重视学术、重视人才、见贤思齐、鼓励探索;需要创造一个平台,历史性的推动各种纯艺术的观点在西部的平等对话和各家各派在西部的同时展示;需要探索一种品牌,这个品牌必须是中国的、西部的、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与...

告别过去的杨晓阳

  杨晓阳为人为画的大气,在圈内是有名的。也正因为此,我从不认识到主动去认识,由认识而逐渐成为朋友。虽然我比他年长6岁,从事的是行当完全不同的职业。    我是一个个性柔弱的人,加上少年时父亲的历史问题和青年期慢性病的折磨,对人对事一向敬畏,曾使一帮朋友对我恨铁不成钢,就常常举一些真人真事的例子教育我。80年代的后期,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听到了杨晓阳的名字。    说他名字的人把他描绘成了英雄,我听了只是笑    那时说他名字的人把他描绘成了英雄,说他自小就立有大志,要搞业务就搞成徐悲鸿、张大千一类人物,我听了只是笑,问此人现在干什么,回答是美院的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国画系副主任。说话的人当下说了两件事:一件是他当研究生时曾骑自行车去青海、新疆采风写生,如何受困于戈壁滩上,又如何在去库车的路上几乎饿昏,直到新疆普降大雪,卖了自行车,买了皮衣才返回西安。一件是他毕业答辩时如何与老先生激烈辩论,由此竟掀起一场风波。说话人睁圆了眼睛问我:你身无分文,能骑着自行车走青海、新疆近半年吗?你就是有理,能当众与权威人士争个面...

极致杨晓阳

 在汉语里“极”为顶点、顶尖之意,常被用作“极点、极度、极品”等等;“致”则为一种意态、状况,是细密、精细之意,常被用作“别致、精致、雅致”等等。中国最年轻的美院院长杨晓阳具备了这一切,更增添了十分的大度,魄力和艺术才华,于是,我称之为“极致杨晓阳”。    没有见到杨晓阳之前,我先见到的是他的作品。那还是1997年9月,我到中国人民革命军博物馆参观,在许许多多的绘画作品中,我独对古代战争厅中杨晓阳的那幅《黄巢进长安》印象颇深。    初次见到杨晓阳是一年多以前,与两位同事相约一同采访他。虽然,此前并不认识他,但当看到一群人向我们走来时,我便认定其中一位风度与众不同的人就是他 ,使我惊异的是,他很年轻,精力显得极为旺盛。在教育宾馆的大厅里,我们三人围坐在杨晓阳周围,听他侃侃而谈。我们不断提问,他自如地回答。我极喜欢听他说话,话音很沉缓,很有磁性,充满了成熟男人的魅力,他思维的敏捷、思路的清晰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此后,我一有机会见到他的作品就仔细观看,从中寻找他创作时的情感源泉,寻找他绘...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Processed in 0.302(s)   27 queries